发表时间: 2022-06-09 11:06:08
作者: 河南辰裳服饰有限公司
浏览:
与网购食材不同,服装行业包含了从上游面料、辅料生产、到成衣加工、后道整理等多个环节工序,纺织服装的产品质量需要经过实验室专业器材判断,尤其是涉及学生安全的甲醛、偶氮、PH值等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理化指标,这与大多数消费者通过产地、生产日期、肉眼观察等少数维度就能基本判断食品安全有着明显不同。且服装工程是分工专业化领域,有高度的产业集群效应,通常面辅料等原料都来自于全国各地,因此要达到“全程可视”本身就存在困难,且即便“全程可视”,消费者也无法从肉眼判断这批次的产品是否符合核心质量指标。
校服(学生装)被认为是学生的“第二层皮肤”,其质量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,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。近年来,教育部和相关单位高度重视,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校服管理机制,不断完善政策,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,努力保障校服质量安全、提升服装育人功能。一个学校的校服就像校歌、校徽一样,是校园文化的显性表达,因此在选购校服时,需要结合学校的治学理念、文化历史、气候特点、当地文化习俗、特色课程等制定综合方案,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或家长简单选择校服款式、颜色。
当前,我国教育需求与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,订购校服需考虑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课堂学习、体育活动、出席仪式等不同场景的需求,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发育特点,综合考虑面料的选择和版型的剪裁。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并非简单的价格、参数能够衡量和满足,小批量零星的增补订在订购平台上也难以及时实现,容易造成群众投诉增多。
打着“信息化”名义的直采平台、收费平台,无疑是为自由交易再加一重壁垒,以“简单粗暴”的狭隘化监管代替科学管理、以“平台直采”的技术动作替代阳光透明的家长诉求。平台从中抽取费用必将增加企业不必要的制度性成本,流程复杂,时效性差,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更易出现行政垄断、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风险。“统一大市场”的趋势下,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支撑校服产业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的优势之一,但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,才能持续推动行业高效畅通,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设,促进校服产业升级。